請問什么是城市的戰略規劃?
國外城市戰略規劃介紹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作者:陳秉釗 文章來源:城市規劃學刊
英國戰后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的城市地區規劃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最初是根據1947年城鄉規劃法進行編制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的建設規劃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基本上就是土地使用規劃,包括圖紙和說明書兩大部分。這種規劃由于是凝固的,缺乏機動性,因而受到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了各方面的批評。于是在1965年人們開始醞釀,很快在1968年就形成了法律,接著在1971年修訂了城鄉規劃法,肯定了結構規劃(structure plan),或稱戰略規劃。在美國稱為“新”的規劃或稱“活動”規劃(action planning)。
結構規劃是戰術的局部規劃的基礎。它的內容包括體現國家、地區的政策;在規劃區范圍內的發展目標和建議,為局部規劃規定格局;協調公、私經營部門的決策以及向 *** 和公眾闡明有關結果和建議。英國到1976年的八年中已有20個結構規劃得到了國家環境大臣的批準。
結構規劃一度包括一張地圖和控制性圖紙(key diagram),還有說明書。如考文垂城市結構規劃的控制性圖紙表明了城市的用地,主要交通線、以及有關政策。其中標有保留地區、重建地區、環境改良地區及加強處理地區。這些都是圖解式的,精確的界線沒有詳細標明,而留待局部規劃深入處理。整個控制性圖紙是沒有比例的。(但圖形是準確的)因為它是戰略的輪廓,不是土地使用規劃。
但是這種規劃仍然被認為不夠靈活,還帶有先前的終極規劃的陳跡。結構規劃必須更為機動靈活地適應似乎急劇的經濟和社會的變動,因而又進一步發展以機動的管理文件來代替。
這種戰略性規劃看來并未成熟定型,各個地方做法也不一樣,根據不同的目的各有側重,但共同點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研究整個地區的發展方略,為后續的局部戰術問題的解決提供依據,把握其大方向。
如1966年,英國默西舍德地區,由住房和地方 *** 部,交通部、默西舍德地區六個規劃主管部門,英國鐵路和五個當地公共汽車公司共同發起,共同研究土地使用的分布及其相關的交通系統。經研究發現,如果市中心區工作崗位繼續大規模增加,那末最有效的土地使用與交通布局將是一條放射狀鐵路向西延伸到蘭開夏平原,向南伸到浮雷爾半島,形成一條線形“干線”,這些區各有它自己的設施和就業點。如果工作崗位能在建成區內均勻分布,特別在各干區的中心和邊緣地區,那么沿著往東經蘭開夏到圣海倫期和沃林頓的放射狀線上進行建設,那將更好。
這種戰略性規劃構思,著眼點更高更遠,涉及面很廣,但也不應無所不包,過于雄心勃勃。但它畢竟要深謀遠慮,仔細論證所以所耗時間,費用也很可觀。如上述默西舍德地區規劃研究用了三年時間,花費50萬英磅。1969年美國底特律的區域規劃委員會著手的交通和用地研究,用了四年時間,耗資350萬美元。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在聯合國幫助下也作過研究,按照戰略模式用電子計算機算出15種用地和交通結合的模式,結果表明,之一種方案,“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是不行的,因為這樣到1979年以后這個城市就沒有可能再發展了……第三種方案,向西發展較為可取。
從所見資料中最完整的是澳大利亞“首都建設委員會”領導研究的堪培拉戰略規劃報告:“《明日的堪培拉》。全書幾百萬字,共十四章,系統地分析了首都地區的歷史、地理、城市現狀,尤其詳細地分析了經濟、技術、社會發展變化將給城市建設帶來什么影響,相應提出一系列對策。如由于婦女運動發展,婦女就業增加,這將引起擁有兩部小汽車家庭的增加,帶來城市交通的嚴重問題。同時由于家庭收入的增多,能支持子女接受更長期的教育,這將影響城市文教設施的發展,由于勞動時間縮短,更多人要求郊區第二住宅……。堪培拉在1965年、1970年都編制公布了城市總體規劃,基本上都是同心圓向四周擴展,而在同一時期,該委員會平行地進行了戰略規劃研究,歸納了六個方案,其中兩個是同心圓發展,另外四個是不同方式的線狀發展,通過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最后選定了Y型線狀方案。
結構規劃要求規劃者有常態的思想、分析的思想、未來的思想和戰略思想。強調規劃者要把握社會發展變化的力量。結構規劃和土地使用規劃之間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在政策的層次上,而后者是在技術的層次上。
結構規劃的工作階段,以英國諾丁漢州德培茨區研究工作為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之一階段,調查和初步分析,戰略目標的系統描述。這必須研究現狀,城市發展的物質潛力,研究現有建成區改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預測今后30年市區人口、經濟和社會特征的發展和變化。
第二階段,戰略方案的完整描述和試驗。根據調查分析,需要和可能提出可供選擇的戰略方案,進行可行性、靈活性、可接受性方面的試驗。
第三階段,實施報告,包括檢查系統和建設計劃。
在這研究的過程中有兩個方面值得強調一下,這就是調查研究方向的最初選擇和試驗的 *** 。這些是最終結果的最關鍵的東西。指導這種調查研究的方向,包括六個方面的原則:
1.最有利的發展;
2.最能容納經濟、居住、交通,農村地區大規模建設發展;
3.受到物質與機體的限制最小;
4.采用理想的城市空間形式;
5.將來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6.順從發展的趨勢。
所采用的試驗 *** 主要是依靠各種類型的重力模型進行試驗。
另外英國法律還嚴格規定,這種規劃必須通過報紙,流動展覽車等公布于眾,召開各種形式群眾會議征集意見,并對各種意見逐條回答,只有履行了這些法律程序,規劃方案方可上報審批。
英國 *** 在城市規劃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哪一級城市 *** 負責)
1、英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王國聯合而成,各部分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不盡相同,以下只說英格蘭部分。
2、行政管理由三級 *** 負責:中央 *** 、郡議會和區議會。區分七個大都會區和47個非大都會區。
3、法定的發展規劃一般是二級制:結構規劃和地方規劃。結構規劃一般由郡議會編制,報由中央 *** 批準;地方規劃一般由區議會制定,不需要中央 *** 批準,但需與結構規劃一致。
4、在倫敦這類大都會區,因為取消了郡議會,實行一體發展規劃,包含結構規劃和地方規劃兩部分,由區議會編制,結構規劃部分需上報中央 *** 批準。
西方建筑的著名建筑年譜
公元前3000年
巴比倫城逐漸形成。
約公元前27世紀
埃及薩卡拉建昭賽爾金字塔,為臺階形。
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
埃及吉薩建金字塔群,其中更大的為胡夫金字塔。
公元前2350~前1750年
印度按規劃建摩亨朱—達羅城,有大量磚建筑。
公元前2000年
埃及代爾·埃爾—巴哈里建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公元前2000年
克里特島建米諾斯王宮。
公元前19世紀
埃及興建卡洪城。
公元前1530~前323年
埃及卡納克建阿蒙神廟。
公元前8世紀
亞述建薩爾貢王宮。
公元前6世紀
建新巴比倫城,伊什達門用琉璃貼面。
巴比倫建空中花園。
希臘建普南城,前4世紀重建。
公元前518~公元前460年
波斯建波斯波利斯豪華宮殿。
公元前500年~公元750年
墨西哥留存特奧蒂瓦坎城,有太陽神金字塔建筑群。
建雅典衛城,中有帕提農神廟等建筑。
希臘希波丹姆規劃米利都等城,建立了城市規劃模式。
公元前3世紀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筑園于雅典。
約公元前250年
印度桑吉建窣堵波。
公元前27~前23年
羅馬維特魯威著《建筑十書》。 公元70~82年
羅馬建大角斗場。
公元82年
羅馬建第度凱旋門。
公元98~112年
羅馬建國拉真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為教堂建筑的濫觴。
公元120~124年
羅馬建萬神廟,為當時穹頂技術更高成就。
公元126~134年
羅馬建哈德良離宮。
公元211~217年
羅馬建卡拉卡拉浴場。
公元224~226年
羅馬建君士坦丁凱旋門。
公元366年
中國開鑿敦煌石窟。
公元5世紀末
瑪雅人在蒂卡爾城(今墨西哥境內)建神殿(現稱1號神殿)。
公元532~537年
拜占廷在君士坦丁堡建圣索非亞大教堂。
開羅建伊本·土倫禮拜寺。
德國建沃爾姆斯主教堂,為羅曼建筑實例。
公元1063~1092年
意大利建比薩主教堂,1174~1350年建比薩斜塔。
公元1163~1250年
法國建巴黎圣母院。
法國建亞眠主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公元1248年
德國興建哥特式科隆主教堂,至19世紀全部建成。
公元1296~1462年
意大利建佛羅倫薩大教堂,1420~1434年建造穹窿頂,成為文藝復興建筑的開端。
公元14世紀
西班牙格拉那達建阿蘭布拉宮。
公元1377~1492年
德國建哥特式建筑烏爾姆主教堂,尖塔高161米,為中古時期歐洲更高建筑。
公元1385年
意大利興建米蘭教堂。
公元1444~1460年
意大利佛羅倫薩建美第奇府邸,為文藝復興早期府邸建筑代表作。
公元1452年
意大利建筑師阿爾伯蒂寫成《論建筑》,1485年出版。
公元1485~1520年
意大利威尼斯建圣馬可廣場公元15世紀。
俄國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初具規模。
公元1506~1626年
羅馬建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紀念碑。
公元1512~1514年
西班牙建貝殼府邸,為文藝復興時期“銀匠式”風格。
公元1516年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著《烏托邦》,提出理想城市設想。
公元1519~1547年
法國建尚堡府邸。
公元1546年
法國巴黎興建盧浮宮。
公元1549年
意大利維琴察改建巴西利卡。
公元1550年
意大利建埃斯特別墅,為文藝復興中期臺地園。
公元1552年
意大利維琴察建圓廳別墅。
公元1555年
俄國莫斯科建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
公元1562年
意大利建筑師維尼奧拉著《五種柱式規范》。
公元1570年
意大利建筑師帕拉第奧發表《建筑四論》。
公元1598~1603年
意大利建阿爾多布蘭迪尼別墅,是意大利巴洛克時期臺地園。
公元1619~1622年
英國倫敦建白廳宮大宴會廳。
公元1638~1867年
羅馬建圣卡羅教堂,為典型的巴洛克建筑。
公元1656~1671年
法國建造孚—勒—維貢府邸的花園。
公元1661~1756年
法國巴黎建凡爾賽宮,1662~1688年建凡爾賽宮花園。
公元1675~1710年
英國建倫敦圣保羅大教堂。
公元1680~1691年
法國巴黎建傷兵院新教堂。
公元1706~1735年
法國巴黎建蘇俾士府邸,客廳裝飾為洛可可風格。
公元1711~1722年
德國德累斯頓建茨慍格院。
公元1713年
英國拆除期托烏府邸的圍墻,引入園外自然風景。1730年肯特改造斯托烏府邸為英國自然風景園風格。
公元1753~1770年
法國巴黎建協和廣場。
公元1754~1762年
俄國彼得堡建冬宮。
公元1755~1792年
法國巴黎建萬神廟,為古典復興建筑的典型作品。
公元1772年
英國出版錢伯斯介紹中國園林的著作《東方造園泛論》。
公元1777年
彼得堡始建巴甫洛夫公園,為俄羅斯園林典范。
公元1789~1793年
德國柏林建勃蘭登堡門,為古典復興建筑實例。
公元1791年
美國開始制訂華盛頓規劃方案。
公元1793~1867年
美國建國會大廈,是羅馬復興建筑的代表作。
公元1808~1836年
法國巴黎建雄師凱旋門,后改稱星形廣場凱旋門。
公元1823~1847年
英國倫敦建不列顛博物館。
公元1836~1868年
英國倫敦建議會大廈,為浪漫主義建筑實例。
公元1851年
英國倫敦建水晶宮,被認為是近代建筑的開端。
公元1858年
美國奧姆斯特德主持設計紐約中央公園。
公元1859~1860年
英國肯特郡建“紅屋”,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建筑代表作。
公元1861~1847年
法國建巴黎歌劇院,為折衷主義建筑的典型。
公元1882年
西班牙索里亞·伊·馬泰提出“帶形城市”理論,1892年在馬德里規劃建設之一個帶形城市。
公元1885~1887年
美國芝加哥建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是芝加哥學派的典型作品。
公元1887~1889年
法國巴黎建埃菲爾鐵塔。
公元1889年
法國巴黎建世界博覽會機械館,采用鋼三鉸拱結構,跨度115米。
公元1893年
美國舉辦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從此出現城市美化運動。
比利時布魯塞爾建都靈路12號住宅,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建筑。
公元1897年
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建成龍沙公園,為中國自建公園之始。
公元1898年
英國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1909年英國建成之一個田園城市萊奇沃思。
公元1900~1915年
美國賽賓提出吸聲系數概念和混響理論,為室內聲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美國建羅比住宅,賴特設計。
公元1909年
柏林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渦輪機工廠,被稱為之一座現代派建筑。
公元1911~1912年
德國建筑師格羅皮烏斯和邁耶建法古斯鞋楦廠,為現代派建筑的代表作。
公元1911~1913年
美國紐約建伍爾沃斯大廈,為早期摩天樓代表作。
公元1915年
英國格迪斯著《進化中的城市》出版。
公元1922年
勒柯布西耶著《明日的城市》出版,提出“現代城市”設想。
公元1923年
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筑》。
中國蘇州工業專門學校設建筑科,1927年并入中央大學,設建筑系,是為中國建筑教育開端。
公元1924年
蘇聯莫斯科建列寧墓。
荷蘭烏德勒支建施羅德住宅,為風格派代表作。
公元1925~1926年
格羅皮烏斯建包豪斯校舍,為現代主義建筑早期代表作。
公元1928年
國際現代建筑協會在瑞士成立。
公元1928~1931年
法國建薩伏伊別墅,現代主義建筑的典范作品之一。
蘇聯莫斯科建成一新型公園——高爾基文化休息公園。
西班牙建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密斯·范·德·羅設計。
美國佩里提出鄰里單位的規劃思想。
公元1929~1931年
美國紐約建帝國州大廈,高381米,102層,為當時世界上更高建筑。
公元1929~1933年
芬蘭建帕伊米實結核病療養院,阿爾托設計。
公元1933年
國際現代建筑協會第4次會議通過《雅典 *** 》。
公元1936~1939年
美國匹茲堡建流水別墅,是賴特的“有機建筑”理論的代表作。
公元1936~1946年
巴西建教育衛生部大廈,尼邁耶等設計。
公元1938年
美國建西塔里埃辛冬季營地,建筑師賴特設計。
公元1942年
沙里寧著《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提出“有機疏散”論。
公元1942~1944年
英國制訂大倫敦規劃。
公元1946年
英國議會通過《新城法》,展開新城建設運動。
公元1947~1953年
紐約建聯合國總部大廈,主體為玻璃幕墻板式高層建筑。是現代主義建筑的代表作。
公元1948年
國際建筑師協會成立。
公元1948~1951年
美國芝加哥建湖濱公寓,建筑師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1年
勒·柯布西耶受聘負責制定印度昌迪加爾市總體規劃。
公元1951~1952年
紐約建利華大廈,SOM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54年
史密森夫婦提出粗野主義建筑理論。
公元1954~1958年
美國紐約建西格拉姆大廈,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5年
法國建成朗香教堂(又譯洪尚教堂),建筑師勒·柯布西耶設計。
公元1955~1959年
意大利米蘭建皮瑞里大廈,蓬蒂、奈爾維設計。
公元1956~1962年
美國紐約建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沙里寧設計,為象征主義建筑代表作。
公元1956~1963年
聯邦德國建西柏林愛樂音樂廳,沙龍設計。
公元1957年
意大利建成羅馬小體育宮,奈爾維等設計。
聯邦德國西柏林舉行國際建筑展覽會。
公元1957~1964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為卡恩代表作。
公元1958年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建美國館,為典雅主義代表作,斯通設計。
公元1958~1960年
巴西利亞建巴西議會大廈,尼邁耶設計。
公元1959~1973年
澳大利亞建悉尼歌劇院,建筑師伍重設計。
公元1960~1963年
美國費城建老年人公寓文丘里,設計,反映了后現代主義建筑思潮。
公元1962~1976年
美國紐約建世界貿易中心,高411米、110層,雅馬薩基(山崎實)設計。
公元1963~1968年
加拿大建多倫多市 *** 大廈。
公元1966年
希臘雅典成立人類聚居學世界學會。
法國制定《大巴黎區規劃和整頓指導方案》,80年代建成新的城市副中心德方斯。
公元1968年
英國重新頒布了《城鄉規劃法》,采用了結構規劃和局部規劃的規劃編制程序。
日本開始建設筑波科學城。
公元1969年
莫斯科建成經濟互助委員會大樓。
公元1970~1974年
美國芝加哥建西爾斯大廈,高443米、110層,為當時世界更高建筑,SOM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71年
蘇聯批準新的莫斯科總體規劃。
公元1972~1977年
法國巴黎建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公元1974~1978年
美國新奧爾良建意大利廣場,被認為是后現代主義代表作。
公元1977年
國際建筑師協會在智利簽署《馬丘比丘 *** 》。
公元1978年
美國建成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貝聿銘設計。
公元1980~1984年
美國紐約建美國電報 *** 公司總部大樓,約翰遜設計,為后現代主義代表作。
英國近代城市規劃興起的背景和意義
近代英國以城市規劃為手段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通過調整城市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的空間布局來緩解“城市病”問題,形成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了其城市治理英國城鄉規劃的編制的重要特色和成功經驗。當規劃實踐的范圍超出單座城市、擴大到特定區域時,城市規劃即發展為區域規劃。英國于1909年頒布《住房與城市規劃諸法》,區域規劃正式成為與城市規劃并重的 *** 職能,英國也成為率先開展區域規劃的國家。學界對英國區域規劃的研究多見于城市規劃學者的著述,從時間段上看,主要集中于二戰之后的現代區域規劃,而對于區域規劃在近代英國的興起和發展過程則少有關注。且規劃學界傾向于將1923年美國紐約區域規劃視作區域規劃興起的標志。事實上,無論在理論、立法還是實踐方面,英國的區域規劃都要早于美國~
西方建筑有哪些?
公元前3000年
巴比倫城逐漸形成。
約公元前27世紀
埃及薩卡拉建昭賽爾金字塔,為臺階形。
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
埃及吉薩建金字塔群,其中更大的為胡夫金字塔。
公元前2350~前1750年
印度按規劃建摩亨朱—達羅城,有大量磚建筑。
公元前2000年
埃及代爾·埃爾—巴哈里建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公元前2000年
克里特島建米諾斯王宮。
公元前19世紀
埃及興建卡洪城。
公元前1530~前323年
埃及卡納克建阿蒙神廟。
公元前8世紀
亞述建薩爾貢王宮。
公元前6世紀
建新巴比倫城,伊什達門用琉璃貼面。
巴比倫建空中花園。
希臘建普南城,前4世紀重建。
公元前518~公元前460年
波斯建波斯波利斯豪華宮殿。
公元前500年~公元750年
墨西哥留存特奧蒂瓦坎城,有太陽神金字塔建筑群。
建雅典衛城,中有帕提農神廟等建筑。
希臘希波丹姆規劃米利都等城,建立了城市規劃模式。
公元前3世紀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筑園于雅典。
約公元前250年
印度桑吉建窣堵波。
公元前27~前23年
羅馬維特魯威著《建筑十書》。
公元70~82年
羅馬建大角斗場。
公元82年
羅馬建第度凱旋門。
公元98~112年
羅馬建國拉真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為教堂建筑的濫觴。
公元120~124年
羅馬建萬神廟,為當時穹頂技術更高成就。
公元126~134年
羅馬建哈德良離宮。
公元211~217年
羅馬建卡拉卡拉浴場。
公元224~226年
羅馬建君士坦丁凱旋門。
公元366年
中國開鑿敦煌石窟。
公元5世紀末
瑪雅人在蒂卡爾城(今墨西哥境內)建神殿(現稱1號神殿)。
公元532~537年
拜占廷在君士坦丁堡建圣索非亞大教堂。
開羅建伊本·土倫禮拜寺。
德國建沃爾姆斯主教堂,為羅曼建筑實例。
公元1063~1092年
意大利建比薩主教堂,1174~1350年建比薩斜塔。
公元1163~1250年
法國建巴黎圣母院。
法國建亞眠主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公元1248年
德國興建哥特式科隆主教堂,至19世紀全部建成。
公元1296~1462年
意大利建佛羅倫薩大教堂,1420~1434年建造穹窿頂,成為文藝復興建筑的開端。
公元14世紀
西班牙格拉那達建阿蘭布拉宮。
公元1377~1492年
德國建哥特式建筑烏爾姆主教堂,尖塔高161米,為中古時期歐洲更高建筑。
公元1385年
意大利興建米蘭教堂。
公元1444~1460年
意大利佛羅倫薩建美第奇府邸,為文藝復興早期府邸建筑代表作。
公元1452年
意大利建筑師阿爾伯蒂寫成《論建筑》,1485年出版。
公元1485~1520年
意大利威尼斯建圣馬可廣場公元15世紀。
俄國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初具規模。
公元1506~1626年
羅馬建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紀念碑。
公元1512~1514年
西班牙建貝殼府邸,為文藝復興時期“銀匠式”風格。
公元1516年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著《烏托邦》,提出理想城市設想。
公元1519~1547年
法國建尚堡府邸。
公元1546年
法國巴黎興建盧浮宮。
公元1549年
意大利維琴察改建巴西利卡。
公元1550年
意大利建埃斯特別墅,為文藝復興中期臺地園。
公元1552年
意大利維琴察建圓廳別墅。
公元1555年
俄國莫斯科建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
公元1562年
意大利建筑師維尼奧拉著《五種柱式規范》。
公元1570年
意大利建筑師帕拉第奧發表《建筑四論》。
公元1598~1603年
意大利建阿爾多布蘭迪尼別墅,是意大利巴洛克時期臺地園。
公元1619~1622年
英國倫敦建白廳宮大宴會廳。
公元1638~1867年
羅馬建圣卡羅教堂,為典型的巴洛克建筑。
公元1656~1671年
法國建造孚—勒—維貢府邸的花園。
公元1661~1756年
法國巴黎建凡爾賽宮,1662~1688年建凡爾賽宮花園。
公元1675~1710年
英國建倫敦圣保羅大教堂。
公元1680~1691年
法國巴黎建傷兵院新教堂。
公元1706~1735年
法國巴黎建蘇俾士府邸,客廳裝飾為洛可可風格。
公元1711~1722年
德國德累斯頓建茨慍格院。
公元1713年
英國拆除期托烏府邸的圍墻,引入園外自然風景。1730年肯特改造斯托烏府邸為英國自然風景園風格。
公元1753~1770年
法國巴黎建協和廣場。
公元1754~1762年
俄國彼得堡建冬宮。
公元1755~1792年
法國巴黎建萬神廟,為古典復興建筑的典型作品。
公元1772年
英國出版錢伯斯介紹中國園林的著作《東方造園泛論》。
公元1777年
彼得堡始建巴甫洛夫公園,為俄羅斯園林典范。
公元1789~1793年
德國柏林建勃蘭登堡門,為古典復興建筑實例。
公元1791年
美國開始制訂華盛頓規劃方案。
公元1793~1867年
美國建國會大廈,是羅馬復興建筑的代表作。
公元1808~1836年
法國巴黎建雄師凱旋門,后改稱星形廣場凱旋門。
公元1823~1847年
英國倫敦建不列顛博物館。
公元1836~1868年
英國倫敦建議會大廈,為浪漫主義建筑實例。
公元1851年
英國倫敦建水晶宮,被認為是近代建筑的開端。
公元1858年
美國奧姆斯特德主持設計紐約中央公園。
公元1859~1860年
英國肯特郡建“紅屋”,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建筑代表作。
公元1861~1847年
法國建巴黎歌劇院,為折衷主義建筑的典型。
公元1882年
西班牙索里亞·伊·馬泰提出“帶形城市”理論,1892年在馬德里規劃建設之一個帶形城市。
公元1885~1887年
美國芝加哥建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是芝加哥學派的典型作品。
公元1887~1889年
法國巴黎建埃菲爾鐵塔。
公元1889年
法國巴黎建世界博覽會機械館,采用鋼三鉸拱結構,跨度115米。
公元1893年
美國舉辦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從此出現城市美化運動。
比利時布魯塞爾建都靈路12號住宅,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建筑。
公元1897年
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建成龍沙公園,為中國自建公園之始。
公元1898年
英國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1909年英國建成之一個田園城市萊奇沃思。
公元1900~1915年
美國賽賓提出吸聲系數概念和混響理論,為室內聲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美國建羅比住宅,賴特設計。
公元1909年
柏林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渦輪機工廠,被稱為之一座現代派建筑。
公元1911~1912年
德國建筑師格羅皮烏斯和邁耶建法古斯鞋楦廠,為現代派建筑的代表作。
公元1911~1913年
美國紐約建伍爾沃斯大廈,為早期摩天樓代表作。
公元1915年
英國格迪斯著《進化中的城市》出版。
公元1922年
勒柯布西耶著《明日的城市》出版,提出“現代城市”設想。
公元1923年
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筑》。
中國蘇州工業專門學校設建筑科,1927年并入中央大學,設建筑系,是為中國建筑教育開端。
公元1924年
蘇聯莫斯科建列寧墓。
荷蘭烏德勒支建施羅德住宅,為風格派代表作。
公元1925~1926年
格羅皮烏斯建包豪斯校舍,為現代主義建筑早期代表作。
公元1928年
國際現代建筑協會在瑞士成立。
公元1928~1931年
法國建薩伏伊別墅,現代主義建筑的典范作品之一。
蘇聯莫斯科建成一新型公園——高爾基文化休息公園。
西班牙建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密斯·范·德·羅設計。
美國佩里提出鄰里單位的規劃思想。
公元1929~1931年
美國紐約建帝國州大廈,高381米,102層,為當時世界上更高建筑。
公元1929~1933年
芬蘭建帕伊米實結核病療養院,阿爾托設計。
公元1933年
國際現代建筑協會第4次會議通過《雅典 *** 》。
公元1936~1939年
美國匹茲堡建流水別墅,是賴特的“有機建筑”理論的代表作。
公元1936~1946年
巴西建教育衛生部大廈,尼邁耶等設計。
公元1938年
美國建西塔里埃辛冬季營地,建筑師賴特設計。
公元1942年
沙里寧著《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提出“有機疏散”論。
公元1942~1944年
英國制訂大倫敦規劃。
公元1946年
英國議會通過《新城法》,展開新城建設運動。
公元1947~1953年
紐約建聯合國總部大廈,主體為玻璃幕墻板式高層建筑。是現代主義建筑的代表作。
公元1948年
國際建筑師協會成立。
公元1948~1951年
美國芝加哥建湖濱公寓,建筑師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1年
勒·柯布西耶受聘負責制定印度昌迪加爾市總體規劃。
公元1951~1952年
紐約建利華大廈,SOM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54年
史密森夫婦提出粗野主義建筑理論。
公元1954~1958年
美國紐約建西格拉姆大廈,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5年
法國建成朗香教堂(又譯洪尚教堂),建筑師勒·柯布西耶設計。
公元1955~1959年
意大利米蘭建皮瑞里大廈,蓬蒂、奈爾維設計。
公元1956~1962年
美國紐約建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沙里寧設計,為象征主義建筑代表作。
公元1956~1963年
聯邦德國建西柏林愛樂音樂廳,沙龍設計。
公元1957年
意大利建成羅馬小體育宮,奈爾維等設計。
聯邦德國西柏林舉行國際建筑展覽會。
公元1957~1964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為卡恩代表作。
公元1958年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建美國館,為典雅主義代表作,斯通設計。
公元1958~1960年
巴西利亞建巴西議會大廈,尼邁耶設計。
公元1959~1973年
澳大利亞建悉尼歌劇院,建筑師伍重設計。
公元1960~1963年
美國費城建老年人公寓文丘里,設計,反映了后現代主義建筑思潮。
公元1962~1976年
美國紐約建世界貿易中心,高411米、110層,雅馬薩基(山崎實)設計。
公元1963~1968年
加拿大建多倫多市 *** 大廈。
公元1966年
希臘雅典成立人類聚居學世界學會。
法國制定《大巴黎區規劃和整頓指導方案》,80年代建成新的城市副中心德方斯。
公元1968年
英國重新頒布了《城鄉規劃法》,采用了結構規劃和局部規劃的規劃編制程序。
日本開始建設筑波科學城。
公元1969年
莫斯科建成經濟互助委員會大樓。
公元1970~1974年
美國芝加哥建西爾斯大廈,高443米、110層,為當時世界更高建筑,SOM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71年
蘇聯批準新的莫斯科總體規劃。
公元1972~1977年
法國巴黎建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公元1974~1978年
美國新奧爾良建意大利廣場,被認為是后現代主義代表作。
公元1977年
國際建筑師協會在智利簽署《馬丘比丘 *** 》。
公元1978年
美國建成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貝聿銘設計。
公元1980~1984年
美國紐約建美國電報 *** 公司總部大樓,約翰遜設計,為后現代主義代表作。
評論已關閉!